爱与坚守:讲述冠生园最美抗疫家庭的抗疫故事
爱与坚守
——讲述冠生园“最美抗疫家庭”的抗疫故事
对于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们而言,冲锋一线,毫无后顾之忧,是需要一个家庭在背后鼎力支撑的。在抗击疫情的这场“战斗”中,广大“冠生园人”讲政治、勇担当、共患难,纷纷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最美青春”之歌。冠生园旗下的上海冠生园蜂制品有限公司,就有这样一个暖心的抗疫家庭,防疫一线,他们既是父母、女儿,又是各自岗位上的抗疫主力。
冠生园的女儿-杨孜雯
“你的援鄂申请通过了,请早上八点携带必备衣物到医院集合”。2月9日凌晨三点,熟睡中的杨孜雯被医院的电话通知叫醒,大大咧咧的她激动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几个小时前还沉浸在元宵佳节氛围中的父母赶忙起身帮她整理行李。
作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一名护士,九七年的杨孜雯此次将参加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ICU)。
排队剪发、行李贴标、出征宣誓、换车登机,210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华山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响彻天空,杨孜雯沉浸在为国出征的兴奋中难以平静。
但是进入五楼重症监护室的那一刻,杨孜雯一下子就慌了神,到处都是各种设备--呼吸机、监护仪、有创呼吸机、ECMO,还有血透装备。短短两三天,30张床位就被全部占满,每张床位上都是危重患者。30个病人,27个要插管,其中1个还是做ECMO,4个做血透。一直在颌面外科工作的杨孜雯突然间感觉到巨大的压力。然而源源不断的病患使她根本没有时间退缩,每天穿着四层厚厚防护服的杨孜雯要坚持四小时以上才能出来透口气。但是这个22岁的姑娘从没跟家人喊过一声累。最多的时候,她一天里曾亲眼看到七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在面前去世,第一次面对生死的她崩溃到无法站立。但跟家人的电话里依然只有开心地报备平安。
“作为医护人员,疫情面前就应当不怕危险,全力以赴!”这个九零后姑娘一直记得自己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的满腔热忱,记得自己在“火线入党”仪式时党旗下庄重的誓言。她一直有入党的心愿,希望大家都够看到九零后的担当,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接受党的考验让她觉得无限光荣。
冠生园的员工-朱滢
与此同时,上海冠生园蜂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朱滢,内心却充满了五味杂陈,作为杨孜雯的妈妈,她既骄傲女儿可以为武汉疫情贡献力量,又无法不担心女儿的安危。
特别是不断被报道出的武汉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新闻,更让她心惊肉跳,但平复心情后,她每次都笑着和女儿讲家里的趣事。头发花白的奶奶担心孙女健康无法理解,朱滢就拉着丈夫轮流劝说直到她同意。
在援鄂医疗队报名之时,女儿曾征求父母的意见,朱滢告诉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国家最危难,最需要的时候,你应该挺身而出,让病人放心,让国家放心。”
为防止从未做过家务的女儿吃不了苦,朱滢鼓励她在重症病房是最好的锻炼机会,是以后职业生涯中的宝贵成长经验。在她的鼓励下,女儿已经完全放下最初的恐惧,成了重症病房里的开心果,工作再累也努力为大家带去欢乐。
为了给女儿做好榜样,朱滢每天毫无怨言地做好所在车间的防疫和生产工作。环境消毒、体温测量、电话排查、汇总上报......因为表现突出,朱滢被提升为蜂制品车间主任。
在女儿被采访的新闻播出后,朱滢依然低调地一个字也没提。同事听说后都跑去问她,她摇摇头说:“她是护士,照顾病人是她应该做的本职工作,不应该宣扬什么的。”朱滢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快点结束,和她女儿一样的所有一线医护工作者们都能顺利早日回家!
组织的亲切关怀时刻温暖着我们
医护在前抗击疫情,光明在后温情守护!春节至今,光明食品集团持续向沪上援鄂医疗队员家庭开展“三送”活动。在朱滢女儿援鄂后,朱滢家庭得到光明食品集团党委开展的“三送”活动的关心,每周有专人为家里送去牛奶、蔬菜和肉类,解决了家中采买的后顾之忧。
冠生园和冠蜂公司领导了解情况后,以实际行动践行光明食品集团“员工第一,爱与尊重”的企业文化,第一时间为朱滢送去关怀与慰问金,感谢她的家庭为抗击疫情所做的无私奉献,同时表示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勇士”家属带去一份温暖与健康。公司就是抗疫战士员工家人最坚强的后盾。而朱滢也表示感谢冠生园领导的关心,冠生园党委、工会的慰问让她倍感温暖,也能让女儿更安心地奋战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朱滢这样支持女儿冲上防疫一线的家庭,才有了无数日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抗疫一线人。家人们无怨无悔的支持,就是抗疫一线人最坚强的后盾。感谢有你们,有了你们,前线战士必定一鼓作气,以高昂的士气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